关于开展吉林省普通本科高校“四新”微专业试点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

2023年09月08日 13:34  点击:[]

各学院:

为加强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建设,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管理改革,系统推进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建设,大力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,根据吉林省教育厅《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“四新”微专业试点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》(吉教高〔2023〕15 号)的要求,现开展吉林省普通本科高校“四新”微专业试点项目立项申报工作。

一、申报条件

1.学科基础较好。依托学校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(优先推荐依托省级以上学科专业建设的微专业),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与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相契合。

2.建设思路清晰。培养目标明确,服务面向清晰,学分设计紧凑(总学分一般不超过30),能够聚焦特定行业(领域)核心素养或技能,培养周期恰当(一般不超过两年),教学时间安排灵活,与普通专业教学互不干扰。

3.教学团队齐备。教学团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,授课教师专业教学水平较高。负责人长期承担本科教学任务,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。

4.管理体系完善。微专业培养方案完备,教学过程管理及评价体系健全规范。积极开展微专业建设与管理相关的教学改革研究,主动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并积累一定经验。

二、试点任务

1.探索微专业建设路径。以省级微专业建设为切口,对学科专业建设、教学管理体制改革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展具有前瞻性、实验性、导向性的深入探索。依托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,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,结合现代产业学院、企业定制班、创新创业学院等平台建设,以需求为导向与科研机构、行业企业联合组建教学团队,合作开发微专业。将微专业与辅修专业等其他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相结合,探索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。

2.细化微专业培养方案。制定并完善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,明确微专业的课程组合、学分设置、教学方式、培养周期、结业要求和考核评价标准。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合理,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。课程教学目标能支撑结业能力要求,结业能力要求能体现学科专业素养或行业从业能力的培养目标。

3.提升微专业教学质量。加强微专业教学改革研究,围绕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新,不断优化微专业的课程内容、教学模式、评价方式。加强微专业授课教师队伍建设,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,持续提升微专业教育教学质量,主动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素养技能的新要求。

4.加强微专业教学管理。加强微专业教学的全过程管理,包括组建教学团队、制定招生章程、组织报名与遴选、落实培养方案、排课排考、成绩统计、证书发放、档案管理等,不断完善管理体系。做好微专业就读指导,帮助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学习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的微专业。

5.推进微专业资源共享。在微专业建设中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,总结分享微专业建设及运行经验,并采取灵活方式向合作高校开放一定数量的微专业优质教学资源,协同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。

三、推荐数量

择优推荐微专业省级试点项目,学校推荐数为5个。

四、评选流程

1.微专业试点项目负责人申报。微专业试点项目负责人按照申报要求,填写《吉林省普通本科高校“四新”微专业试点项目立项申报书》(附件1)。

2.学院初审排序。学院对微专业试点项目申报内容进行初审,对微专业负责人(教学团队)的政治性、思想性等进行审查并负责。学院排序填写《推荐表》(附件2),并于9月17日之前将《申报书》和《推荐表》一并报送至邮箱jyk@ybu.edu.cn。

3.校内评选。学校将组织专家组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,并根据评审结果确定项目名单。

4.推荐省级。学校将根据省教育厅申报通知要求及推荐限额,遴选确定推荐省级微专业试点项目的最终名单。

五、联系方式

工作联系:教研科 陈老师;联系电话:273-2314

附件:

1.吉林省普通本科高校“四新”微专业试点项目立项申报书

2.吉林省普通本科高校“四新”微专业试点项目立项推荐表

教 务 处        

      2023年9月8日  


上一条:关于开展2023年度暑期学校教学活动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 下一条: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

关闭